近來在各大媒體與報紙上總是看見斗大的篇幅報導校園霸凌事件.這些施虐者將霸凌的影片照片放上網路, 經過報導後也紛紛被許多網友找到他/她們的Blog做許多情緒性的留言與謾罵.
聽聞這麼多霸凌的新聞, 看見文字描述受虐者的狀態, 真的是於心不忍, 難過這些受虐者受到的身心傷害, 同時更難過社會上總是漠視如何採取積極的態度輔導這些施暴者, 一昧的譴責, 謾罵, 或者言語威脅, 其實都不是解決的霸凌的最終辦法, 網友們情緒性的斥責固然是基於同情受虐者的慘狀, 心疼無辜的受害者受到極大的傷害, 但是我們最終都希望施暴者能夠不再施暴, 我們的孩子都能安心上學, 這些網友的反應對整件事情其實沒有太大的正向幫助.
今天看見八德國中的施暴者寫了一封公開的道歉信, 我更加感到難過, 她描述著因為受到很多學長姊跟同學的威脅, 她們會去跟被打的同學道歉, 已經得到教訓了, 希望大家可以放過她們了.
寫這封道歉信的同學, 她真的明白她所做的事情貸給受害者的傷害嗎?亦或她只是承受不起這些文字的謾罵與批評, 還有一些揚言對她以暴治暴的威脅, 她感受到自己也將受害, 所以才選擇出來道歉?
霸凌的行為絕對是不對的, 可是我們應該用正確的方式讓這些施虐者, 加害者明白, 而不是強逼著她們出來低頭道歉, 若是她們對於自己的行為沒有清楚的認識, 只是單純的因為受到威脅而不得不低頭, 那其實也只是這個社會再度的示範一次”霸凌”, 再次的教育這些霸凌的加害者, 只要大聲只要有權利, 只要力氣大會打人, 你就得聽我的.
首先得讓她們明白暴力的行為會傷害別人,接著應該關心為何她們會有這些舉動, 動機是什麼, 這樣的行為模式是從何學習而來的. 這不是將這些加害者轉學,關在家裡或是關到少年觀護所就可以讓校園霸凌不再發生.若是我們沒有對這些孩子做出後續的輔導與關心, 放任她們繼續被偏差的態度牽引, 將來孩子長大了造成社會問題, 那是全體人民都必須承擔的一份責任.
家庭是所有教育的基礎, 孩子的教育應該從家庭開始, 以家庭為基礎, 可是現在太多人以為送孩子到學校去上老師的課才是教育, 下課後到安親班加強課業才是教育, 考試拿第一名, 100分才是教育成功. 學業僅僅只是教育的其中一部分, 但是在多數家長的眼中, 這一部分的百分比幾乎是她們心中教育的全部, 於是家長們拼命的只想提升孩子考卷上的分數, 卻不重視在家庭中, 自己的種種言語行為是否是一個好的學習對象.
我們應該要重視家庭生活中, 家人互動的方式與相處的模式對於孩子的影響. 孩子的舉止其實就是從小由模仿父母親的行為而來的.
小孩們之間的遊戲的對話常常出現”我打死你, 我殺死你”, 但是父母親卻只在乎, 她們的課業有沒有超人一等, 毫不在意自己的身教言教對才是最大的影響, 毫不在意的放棄自己教育的責任, 卻成天的將孩子放在學習知識的殿堂, 以為花錢花時間考出好成績, 就是一個好孩子.
這些年來, 許多教育人士呼籲實施愛的教育, 停止體罰, 但是也有人持反對意見認為愛的教育只是放任孩子不管教孩子. 我支持愛的教育最初的理念, 也反對打罵孩子, 但是我們必須有其他有效處罰孩子的方式. 不體罰不等於不管教, 霸凌的根源就在我們動輒就打孩子使其能夠依循我們的要求做我們希望她做的事情. 當孩子孩小時, 我們利用大人的力量以”打”來教導她, 什麼事情不能做, 這樣真的適當嗎? 孩子學到的是”這件事情不好不能做”還是”做這件事情會被打, 打了會很痛, 所以不能做”. 我們好像都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 也就裡當然的沒有感覺到任何的不洽當, 但是從此深植在孩子心中的想法就是”只要我有辦法打你, 你會痛, 你就會聽我的”.
整個社會關注著這些有好成績的孩子, 卻很少有人在意好孩子在哪裡, 到了後來卻變成有好成績才是好孩子, 沒有好成績就沒有人關注你, 愛護你.被忽視與關心時, 孩子想要尋求他處的認同,失去關懷的孩子想到了小時候被暴力制服的教育, 這種不適當的教育領導著孩子逐漸邁向暴力的道路,開始發展她們的暴力範圍,誤以為只要打到對方痛, 被打的人就會乖乖的聽話了.
父母親們, 請靜心想一想, 打罵孩子真的是教孩子的唯一方式嗎? 今天我們打的每一下, 將來都可能讓孩子心中的暴力種子發芽. 也請靜心想一想, 不打罵孩子真的就該寵壞孩子, 縱容孩子的所有要求嗎? 今天我們的每一項縱容, 都可能讓孩子心中蠻橫的種子發芽.
愛的教育教我們從根本預防將來的校園霸凌, 愛的教育也讓大人們時時提醒自己重視家庭的身教語言教. 唯有從小讓孩子在愛中長大, 給予適當的規範, 訂定不傷害身體心靈, 不以任何形式暴力傷害的處罰, 孩子們才能在擁有不偏差的教育環境下長大, 教育環境不僅是學校, 所有的教育都是從家庭開始, 所有的父母都是匡正偏差教育的最大推手, 請不要放棄了我們該盡的責任.
愛她不代表不教導她守規範, 我們都應當運用智慧去找出最適合的和孩子溝通, 在她錯誤時讓她清楚明白錯在哪的方法, 我們也應當運用智慧去找到最適合處罰孩子卻不會傷害她的身體與自尊的方式.
回歸到這些校園霸凌事件, 受害者是必須要經過相當的心理輔導, 才能健康的走出這受虐的陰霾與恐懼. 同時我們也應該關注這些加害者, 對她們施以關懷的訪談, 了解她們的動機, 從她們的根本偏差源頭著手改善. 不要再用暴力的言語威脅, 或是不當的謾罵這些孩子, 這些非旦不能使孩子們清楚她們的錯誤, 甚至會引導她們走向更加偏差的道路上, 更加確信在她們心中認定的, 只要拳頭够大够硬, 只要能打到你會痛, 只要能罵到你會痛, 我就是老大的心態.
品格教育不是學校的事, 不是校長的事, 不是政府官員的事, 是整個社會的事, 是每一個孩子背後那對父母親的最大責任.給孩子愛, 給孩子有規範的生活, 關心孩子的所有一切, 包含她的興趣, 健康, 課業, 一切的一切, 重視自己帶給孩子的榜樣, 大人的行為永遠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 我相信不單是校園霸凌, 所有社會的霸凌事件都能在這種小小的改變中得到正向的力量, 使暴力的種子在整個社會上逐漸的萎縮.